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5年8月中旬,数理学院“钢铁新绿调研团”奔赴河北省信都区南石门镇,走进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北唐村“语荷田园”及羊范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沉浸式暑期实践。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调研和志愿服务,深入探索绿色生产模式,汲取低碳发展经验,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一)走进德龙钢铁 触摸“零排放”的脉搏
团队首站抵达龙钢铁有限公司,厂内分区明确,从办公区域到生产车间,从文创空间到环保中心都展示着绿色工业的魅力。在德龙钢铁轧钢1250车间,讲解员介绍到:全封闭罩棚将车间温度恒定在28℃以下,蓝色管道把每缕烟气精准送入自主研发的“五维一体环保中心”,数据大屏实时显示排放数据,其中SO₂排放≤10mg/m³,仅为河北省超低排放标准的三分之一。队员们虚心请教,了解到钢厂的废钢、轧辊边角料通过智能分拣当天回炉,再利用率接近100%,早已摆脱钢铁厂的旧貌。参观中,调研团佩戴安全帽,逐项核对平台数据并拍照记录,完成绿色化现场采样。
针对村委会工作人员、工厂工人、村民等不同群体,团队广泛开展问卷调研。调研问题涵盖“环境改善”、“就业影响”和“发展展望”等多个维度,共回收有效问卷90份。调研数据表明:钢厂绿色转型成果显著,不仅带动周边经济与就业机会增长,更实际环境与发展的双赢;周边居民期待钢厂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加强研学活动的举办力度。居民的认可、期待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实践,共同谱写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二)漫步北唐语荷田园 解码生态经济模型
在北唐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岩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漫步荷塘,深入了解该村如何依托特色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李岩为介绍,眼前的200亩荷塘曾为垃圾沟,2018年村里投入资金,完成清淤、护坡、植荷、修栈道“四部曲”,将昔日臭水沟变身太行山脚下的“印象派”画卷。谈及乡村振兴,他列出一组数据:2024年电商销售额突破110万元,带动12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窑洞美术馆、石头小酒馆、精品民宿沿荷塘次第排开,形成一道新风景;但他也坦言,电商带来了新机遇,但年轻人返乡意愿不高,专业人才紧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此刻,队员们深刻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未来,他们也将会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极态度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童心环保课堂 播撒绿色种子
团队走进“羊范村党群服务中心”,为20余名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垃圾分类与“零浪费”的互动宣讲。40张模拟垃圾小卡、前后两份《环保知识问卷》测试让答题正确率从83%跃升至94%;“弯腰一分钟”插秧体验、西瓜宴零浪费实践,让“光盘”从口号融入日常。矿泉水瓶化身“小飞机”、废纸板拼成“文具抽屉”,孩子们高举作品合影,笑声充盈教室。当五彩手印落在环保旗上,齐声喊出“垃圾分类我先行”时,绿色信念完成了温暖而有力的代际传递。
(四)总结实践成果 明确绿色发展路径
此次暑期实践之旅,队员们在德龙钢铁企业见证了绿色转型的“钢铁蝶变”,在北唐村感受乡村振兴的“荷塘画卷”,在羊范村触摸到绿色理念的“萌芽”。钢铁新绿调研团将始终牢记所见所感、所践所悟,将继续以行动书写绿色篇章,让生态底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风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