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光影筑梦” 实践团揭秘道县 “龙船崽崽”:非遗技艺在传承与市场夹缝中的突围

“光影筑梦” 实践团揭秘道县 “龙船崽崽”:非遗技艺在传承与市场夹缝中的突围周承云师傅制作的“龙船崽崽”周承云师傅在制作“龙船崽…

“光影筑梦” 实践团揭秘道县 “龙船崽崽”:非遗技艺在传承与市场夹缝中的突围

周承云师傅制作的“龙船崽崽”

周承云师傅在制作“龙船崽崽”

道县海龙工艺制品厂

(通讯员 廖倩玉 赖怡霏 杨晓雨)为深入了解道县“龙船崽崽”传统工艺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困境,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光影筑梦”实践团于6月29日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采访传承人、走访工厂、观看制作过程等方式,全面考察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

75岁的“龙船崽崽”手工艺传承人周承云向调研队展示了雕刻过程,“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他表示,“特别是龙头雕刻,要在方寸之间展现龙的威仪。”16岁入行的周承云,至今已雕刻2000余只龙头,对传统卯榫结构和流线型设计等工艺如数家珍。

在道县海龙工艺制品厂,工人何云花(音)向调研队介绍,目前采用“机器粗模 + 手工精修”的生产模式。借科技赋能生产,既提升制作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基础形态统一 。不过,销售存在明显季节性,端午期间日均销量高,淡季则降至个位数。定价上,传统款售价998元,较普通文创产品定价偏高。

为保护道县独特的“龙船崽崽”制作工艺,道县政府与当地非遗文化保护馆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除了投入资金和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外,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并开设培训课程以培育传承人才。此外,他们积极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设计并生产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此次调研发现,尽管多方都在努力,但“龙船崽崽”技艺目前仍面临传承断层的风险,年轻学徒的比例较低,多数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此外,由于产品定价偏高,其购入门槛远高于普通文创产品,导致产品销量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加之龙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龙船崽崽”在大众层面的知名度较低,市场认知度不高。

道县“龙船崽崽”作为湘南民俗文化的瑰宝,以其精妙的手工工序和丰富的造型色彩,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当前这一技艺正面临多重挑战:工序复杂且收益有限,导致年轻传承者稀缺,传承链条面临断裂;产品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市场拓展步履维艰。为此,亟需汇聚多方力量,集结社会资源,共同破解困局,延续湘南民俗文化的根脉,让道县匠人的智慧结晶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282-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