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暑期实践 |“战地杏林润疆场,仁心薪火续华章”——南师大学子探访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历史足迹

暑期实践 |“战地杏林润疆场,仁心薪火续华章”——南师大学子探访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历史足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各地的志愿医疗队以白衣为甲、…

暑期实践 |“战地杏林润疆场,仁心薪火续华章”——南师大学子探访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历史足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各地的志愿医疗队以白衣为甲、仁心为矛,奔赴炮火连天的前线,构建起守护将士生命的重要屏障。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精神践行国际人道主义,书写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在战火中救死扶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了重大力量。
image.png                                                          
图为抗美援朝国际医疗队队长会议合影

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博学院“烽火白衣秉初心,杏林薪火践使命”实践团队,依托档案文献、报刊资料、调查问卷等多维媒介,深入开展口述访谈与实地调研,系统探究了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的组建缘由、组建及出征历程、前线工作实践和归国后贡献等方面内容,旨在挖掘红色医疗记忆,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image.png
图为王志龙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

7月15日,实践团队举办线上宣讲会,以“抗美援朝精神”“长津湖战役”“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总体介绍”“志愿医疗团成员生平事迹”四大板块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的历史脉络与英雄事迹。校内外师生、历史爱好者等50余人参与了本次宣讲会。宣讲队员通过生动的讲述与珍贵史料的展示,有效提升了参会者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历史贡献的认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线上宣讲

在扎实的前期调研基础上,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专访抗美援朝志愿医务人员张士奎爷爷。94岁高龄的张爷爷精神矍铄,向采访队员们回顾了战火纷飞的岁月。16岁参军、苏北公学学医、随九兵团入朝、长津湖战役冻伤救治、战后留朝八年帮助重建……一个个鲜活的真实事例,勾勒出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灿烂的历史画卷。

“在朝鲜,冻伤比战伤还多,好多战士十根手指十根脚趾都冻掉了……我们没棉衣,有时只能睡牛棚里……”张爷爷的讲述让队员们仿佛置身于七十多年前那片冰天雪地的战场;“天热时敷料来不及换,伤口会生蛆,最后一块纱布都得用汽油泡过才能防蝇”,战地医疗条件的艰辛与战士的坚韧意志令人动容。他还提到,志愿医疗团在战后帮助朝鲜修公路、建水库、为百姓看病……深厚的中朝友谊至今令人难忘。

image.png
图为队员在张士奎同志家中进行采访

访谈过程中,张士奎爷爷还向团队展示了他在朝鲜战场使用过的腰带、军功章等珍贵物品。每一件实物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记忆,诉说着一名战地医者的忠诚与奉献。这些一手史料的收集,极大丰富了团队的调研内容,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佐证。

image.png
图为张士奎同志所获功勋
image.png
图为调研组与老兵家人合照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时代精神代代相传。本次“烽火白衣秉初心,杏林薪火践使命”实践通过档案搜集、线上宣讲、人物访谈、实物收集、问卷调研等多维媒介联动,不仅深化了对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团的历史认知,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植下了爱国奉献的种子。团队将继续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详实报告,并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让更多人体会战地医者的崇高精神,让抗美援朝精神和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南京市抗美援朝支援医疗团团员名册

文字|夏云桐

图片|季昱贝

审核|王志龙 季昱贝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866-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